发布时间:2008-10-21 浏览量: 来源:
对如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能力的
调 查 思 考
中共潘集区委组织部
近期,我部组成调研组对我区11个乡镇街道党组织就如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概况
我区现有乡镇党委10个,涉农街道党工委1个,村级党组织247个(党总支41个,支部206个),农村党员10100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现有村干部917名,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166名。在乡镇党委中,有党委委员70名,其中书记10名、副书记19名,党政班子交叉任职29名。乡镇党委班子平均年龄38.1岁。40岁左右的干部65名、占84.4%;30岁左右的干部24名,占31.2%。各乡镇均有30岁左右的干部1至5名;大专以上学历67名、占87%;女干部10名,占10.4%。在换届过后,乡镇、村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功能得到增强。
二、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区新农村建设以“1134”工程为突破口,围绕“五句话”目标要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各乡镇街道在新农村建设村示范点的影响和带动下,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格局、社会民主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村村通”为契机,乡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集中垃圾池已建成,群众生活中的陋习正在改变,图书阅览室的建成,使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村党务、村务和社会各项事务的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区各乡镇、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党员素质有了新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全区共有522个党组织、 11937名党员分三批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教育活动中,参学党员自觉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要求,找准差距、查明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整改。广大党员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基层组织有了新加强。深入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制定实施了《潘集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动态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务村务公开、“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载体建设,丰富创建工作内涵,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提升了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增强了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三是党群关系有了新改进。每年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了“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办成了许多件群众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事。坚持落实“四位一体”办信访、政府为民办实事承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群众等活动,党风政风与民风明显好转,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
2、实施阵地工程,为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党员活动阵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大多数村都有符合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和办公场所,配齐了电教设备,并都开通了电视远程教育。普遍建立了乡镇农科教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每名党员干部都掌握了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在带头发展产业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发挥党员活动阵地的综合功能,使党员活动室成了干部常在的“家”,党员常想的“家”,群众常去的“家”。
3、加强班子建设,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力。“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我区各乡镇街道今年制定了《村级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了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乡村工作人员的考核,充分调动了乡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树立廉洁、高效的乡村工作人员形象。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从改善农村党员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入手,把提高现有党员素质和新党员的质量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和实施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双向承诺”等活动,为广大农村党员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使他们立足自己实际能力,发挥个人长处,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者、乡风文明的实践者、村容整洁的管理者、管理民主的协作者,让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上,能够不断找到自己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现在农村党员队伍还存在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不少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1、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党员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村干部的付出与报酬严重失衡,岗位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宗族、派性的干扰,导致能干的走了,奉献的少了,选上的人跑了。
2、党员外出多,活动性大,管理松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大,增加了日常教育管理的难度。一些村开支部大会人员难召集,导致一些重要的事情很难及时形成决议;有些村党组织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放松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过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不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部分农村党员宗旨观念淡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农村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