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党课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网上党课 > 改革开放史上的几个难忘瞬间

改革开放史上的几个难忘瞬间

发布时间:2008-10-23   浏览量:    来源:

改革开放史上的几个难忘瞬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幕

  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幕。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包产到户”

  安徽省凤阳县有个小岗村,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几户农民冒险搞起了“包产到户”,使这个淮北小村在中国辉煌的改革史册上有了自己光辉的一页。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公开支持小岗村的做法。不久,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得到推广,与此同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巨人之手画了一个圈:四大经济特区拔地而起

  正像一首歌里唱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9年,中国政府决定放宽对外贸易的限制,给予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以特殊政策。后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及福建省的厦门四个地区宣布改制为对外经济特区。1984年,在四个试点城市取得成功的鼓舞下,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展开

  1982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绝对是历史意义深远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尤其如此。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在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至此,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十二大之后全面展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复杂的城市改革迈出决定性一步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在中国农村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更加复杂、更加具有深远影响的城市改革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至此,原有的计划经济理念被打破,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连私营企业这个曾经讳莫如深的“怪物”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应得的地位。

  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中国改革开放划定正确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对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否定。因此,改革方向的确定极端重要。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南方谈话:催生全党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

  1992年,为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局,已经退出中国政坛的邓小平再度出面,并南下巡视中国数个经济特区,发表了“南方谈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新论断,包括著名的“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无疑为之注入了新的动力,促使其义无反顾地朝着更深更广领域进行。

  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就是——确立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25”讲话:重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9个年头。一方面,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显而易见,中国的改革到了攻坚的阶段。下一步的改革还搞不搞,如何搞?迫切需要我们作出回答。在这个关键时刻,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并将其列为“四个坚定不移”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改革开放,实现既定伟大目标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