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党课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网上党课 > 管事用人修身谈谈如何当好一名领导

管事用人修身谈谈如何当好一名领导

发布时间:2009-01-22   浏览量:    来源:

管事用人修身谈谈如何当好一名领导

一、何谓领导

  古代称领导艺术为“为官之道”。现在的领导艺术是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科学,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关于领导科学的全国学术讨论会已经开了许多届,尽管观点各不相同,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是一致的。有的尽管是“纸上谈兵”,但把这些学术语言与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应该说是有指导意义的。全国首届领导科学研讨会就基本确定了什么叫领导和领导具有哪些特征。“领导”有名词、动词之分。“领导”作为名词是指领导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领导”包括上层、中层和基层的管理者;狭义的“领导”只包括上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没有基层管理者。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广义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根据领导科学研讨会的研讨成果,领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领导是率领、引导和影响群众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这是领导作为“动词”来阐述领导的本质。二是领导工作的绩效是通过被领导的群众活动的成效来表现的。领导者本身具体工作的直接成效是很难表现的,有些具体的直接成效很可能不是作为领导者身份的成效,而是作为办事员身份的成效。作为领导者,其成效通常是通过群众和下属的工作表现出来的。比如说一名税务局局长,其成绩就是通过局长所领导的单位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体现出来,尽管许多工作不是局长本人直接完成,但是局长起到了领导作用。三是领导首要的职责是作出决策,并付诸实施。没有决策的领导是一个盲目的领导,只有决策不组织实施的领导是空谈的领导。四是领导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以及事与事的关系。作为一名领导,不管是业务领导、政工领导,还是“一把手”,都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否则,就搞不好领导工作。五是领导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提高了工作效率,领导的工作才能够出成效,否则,领导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领导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的过程。领导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超前性、超脱性、高层次、高要求的管理。根据领导这些特征,我认为要当好领导主要应做好三件事,即管事、用人、修身。

  二、管事

  之所以说领导要“管事”,而不是笼统地说“做事”,这是因为,管事属于做事的一种,但管事的过程加入了管理理念,加入了领导属性,要高于做具体事和具体办事。如果领导者在做事过程没有管理理念和领导属性,那么,这位领导就成了一位办事员。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在管事中存在一些误区或不妥的做法:一是有些领导心中无数、朝令夕改。当领导到底要做什么他们心里不清楚,走到哪算到哪,撞到南墙再倒回去重新来。二是没有章法,随心所欲。尽管有些领导本意想搞好工作,但不定规矩,心中想当然,不筹划,不规范,用个人主观愿望和个人行为来领导基层和群众,随心所欲,不按规矩办事,不用机制管人。三是急功近利、表面作秀。有些同志尽管有积极性,但工作飘浮,做表面文章,这就导致今天成功明天塌台,或者表面成功却留下了后遗症。四是不计成本,不讲效率。有的人为了把自己的政绩搞上去,不惜耗费无谓的人力、物力,不顾损害整体利益和别人的、前人的、后人的利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做才能符合当好领导的基本特征,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领导要有大局意识。作为领导,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否则,领导就会变成具体办事员,即使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点成绩,也只能当劳模,而不会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因此,不管是县(市、分)局的局长还是副局长,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全局的领导,然后才是分管某项工作的领导。作为副局长,不能只从所分管的科室考虑工作,而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管的工作,否则,副局长就成了大科长。科长同样如此,在办具体事的时候,也必须树立一种管理和领导理念,因为市局以及县局各科室管理的工作事务带有系统性和全局性,每个科室工作的好坏都关系到全系统工作的好坏甚至成败。我们常说,市局机关和县局机关是“参谋部”和“司令部”,那么,科室负责人就必须站在全局性角度去考虑科室的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所以,如果领导没有大局意识,这个单位就会象一盘散沙;“一把手”没有大局意识,单位就会四分五裂;副职没有大局意识,不但分管的工作搞不好,也会影响全局性工作开展。

  (二)领导要有战略意识。当领导不但要管好今天,更要筹划好明天和后天。管今天就是要把今天的工作组织好,筹划明天和后天就是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做了今天的事却给明天和后天带来大量的遗留问题。领导干部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分析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分析利弊,既要完成今天的工作,也要为明天、后天的工作作出规划,创造条件,奠定好基础,更不能损害明天、后天的利益,为明天、后天的工作留下隐患。

  (三)领导不能事无巨细地“日理万机”。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领导成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一手包揽;一种是有的领导完全超脱,只空谈不落实。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领导要超脱性管理,但不能虚无性管理。如何摒弃这两种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充分发挥绝大多数人的作用,要学会相信人,学会用人所长。比如说你有一台车和五个下属,虽然你的力气最大,一个人勉强也能拉动这台车,但是要想把这台车拉得速度更快、载重更多,五个下属就必须全部上。那么,你就要率领五个下属齐心协力,既有拉的又有推的,还有拖的,你主要负责指挥、协调、指导以及观察前进道路和周边环境,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参与。这就是一种超脱性管理。

  (四)要善于解决问题。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有许多人工作积极性很高,也很想出成果,到一个地方总想搞点新花样。我认为,如果盲目搞新花样,也许能够轰动一时,但很难持久。也许上半年搞一下,下半年就不行了;今年搞一下,明年就不行了。尽管这些人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是我认为,一个领导要出政绩,最主要的是解决好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科学界,发明出成果,发现也出成果;在管理层,创新出成果,解决普遍性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更有可能出大成果。实际上,有成果的创新,必然是解决了某些实际中的问题。所以,一名领导到一个单位,首先要去摸清这个单位的底子,了解这个单位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和环节,认真分析原因,了解这个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性,如果带有普遍性,其他单位和地区是否解决好了,或者说解决得怎么样,是解决了一半还是解决了全部,还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了解了我们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是其他单位没有解决的,而且带有发展趋势的,那么,我们就要做出可行性分析,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全部解决,那么是否可以解决一部分;如果不能直接解决,是否可以间接解决。我想,通过可行性分析解决好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比盲目创新更有价值、更容易出政绩。

  (五)要建立好的管理机制。要管好事一定要有好的管理机制,当领导首先要建立好的管理机制,用机制来管人、管事。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道理,就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使难事变易事、使坏人变好人、使事业长盛不衰;至少是好人能够顺利做好事,坏人想做坏事也做不成。有一个例子可以使我们受到启发:1770年,J·库克船长带领船队到澳洲,随即英国政府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为了开发澳洲这块不毛之地,英国政府将判了刑的罪犯向澳洲运送。运送罪犯的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这种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开始时,英国私人船主向澳洲运送罪犯的船上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不仅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在道义上引起社会强烈的谴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教育私人船主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为运送的罪犯改善生活条件。但私人船主敢于乘风破浪、冒着死亡的风险运送罪犯是为了在高风险中追求暴利,降低成本是经济学上无可厚非的理性行为,同时,私人船主之间也存在竞争,谁要大发善心,比别人的成本高,将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因此,这种做法行不通。另一种做法是政府规定最低饮食和医疗标准,并派政府官员到船上负责监督实施。结果出现两种现象:对于严格监督的官员,船主在茫茫的大海上将其害死,抛尸大海,回来后谎称暴病而亡或遇风浪而亡;对于“识相”的官员,船主与其同流合污,分享利润,当猫与鼠合作时,这些鼠就更加胆大妄为了。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靠的是改进管理机制,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度:政府不按上船时运送的人数付费,而按实际到达澳洲的验收人数付费。这一制度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被运送人员的生活待遇迅速改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私人船主的自私人性没有变,只是改变一下管理机制,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要管好事,就要建立好的机制。有好的机制,就可以使人不能做坏事,不敢做坏事,更能激励大家多做好事。

  三、用人

领导必须学会用人,不要整天只想着我要管人。纯粹的管人是管不好人、做不好事的,只有懂得用人之道才能当好领导。那么,怎样用人?概括起来四句话十八个字: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这是领导用人的四大要点。当前有些领导存在一些用人的认识误区:一是看人以偏概全。哪一个人如果有一点好的,就一好遮百丑,如果发现一点问题,就全盘否定。二是用人搞小圈子。其中有的是有意的、别有用心的,有的则是片面认为只有扶植一批所谓“靠得住”的“亲信”才能搞好工作,殊不知只有搞“五湖四海”才能真正把工作搞上去。三是育人揠苗助长。有的领导关心干部、提拔干部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条件不成熟,就提拔任用,最后害人害己。上述这些问题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也许国税系统有些单位没有,但社会上有,而且会侵蚀到我们队伍中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要一视同仁。领导干部对下属为什么要一视同仁?第一,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可能是永久的,如果换一个新单位,面对的全是新面孔,你说谁靠得住、谁靠不住?尤其是交流干部和有发展前途的人,今年在甲单位,明年到了乙单位,今年在县局,明年在市局,说不定以后又到省局去了,那么,全是新面孔,不一视同仁怎么办?第二,领导干部要搞好工作,起码要获得90%以上的群众支持。假设有50%的人是你认为“靠得住”的“亲信”(这个比例已经很高),那么还有另外50%的人就有可能因为你不一视同仁而走上反对面。如果50%的人不支持甚至反对你,结果如何?可以试想一下,有50%的群众不支持,领导的工作能开展得好吗?第三,领导还要明确一点,就是工作中要一视同仁,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如果领导在工作中加入私人感情因素搞小圈子,不一视同仁,很有可能既害了自己,也害了朋友。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人员大致可分为四种,即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这四种人对领导工作的支持和影响也是不相同的。有德有才肯定能搞好工作;无德无才不但搞不好工作还会破坏工作;有德无才干不成大事,偶尔会“砸锅”,但不会干坏事;有才无德会坏大事。领导应该量德量才施用。如果加上私人感情因素(即有私人感情关系和没有私人感情关系),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你凭感情把一个无才无德、或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人提拔到重要位置,于公将阻碍事业的发展,于私会影响你个人的政绩,甚至出大问题,你自己位置都难保,又何能保他?而且,这样的人被提拔上去,搞得好最多不出事,弄不好就可能进监狱,这不是害人害己?所以,领导在用人上要一视同仁,要用一批有才有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别人。只有用人一视同仁,当领导才会长久,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二)要用人所长。用人所长就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其短处。那么,领导在用人上,就要辩证地分析每个人的优、缺点,把每个人的优点放大(即为其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其优点能充分发挥出来),把缺点缩小(即消除其产生缺点、错误的土壤,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将缺点逐步克服)。有些人尽管缺点很大,优点很小,但是如果遇上一位好领导,就能最大限度利用他的优点,发挥他的优势,帮助他逐步克服存在的缺点,这甚至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使他从此前程灿烂。

  (三)要正确引导。一是要注意正确引导干部职工的上进心。现在,我们经常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本意是要求大家都有一种上进的精神。但是,有的人却错误地理解为只有当官才有出息,不在干好本职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整天投机钻营,跑官要官。其实,有位世界文豪也讲过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大意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当士兵,只想当元帅,这支军队必然全军覆灭。”这句话看起来与前面的话相矛盾,其实不然,两者的实质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在引导群众的时候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引导,一方面要激励每一名同志的上进心,一方面要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荣誉和提拔。试想,如果一个单位的所有人都只想当“一把手”,这个单位的工作还能开展吗?而且,每个人都去当“一把手”也是不现实的。第一,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第二,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第三,每个人的修养不一样;第四,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客观上就要求每个人要正确对待上进,要有自知之明。干部有领导型干部、有劳模型干部,能说劳模型干部不是好士兵吗?即使个人有这个能力,但“元帅”的位置只有一个。因此,副职必须首先当好副局长、副科长一职,如果连副职都当不好,又怎么能去当科长、当局长?每个人首先要向组织展示个人的能力,展示个人的才华,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提拔的机会;即使没有获得提拔的机会,至少群众对你的工作是认可的、赞赏的。所以,领导干部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引导群众。二是要注意引导群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关心。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只有多发“票子”和“帽子”才是关心群众。这是一种片面的、鼠目寸光的认识。要引导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某人一条鱼不如对此人传授打渔的技巧和创造打渔的条件。一条鱼吃完了就没有了,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我们要根据这个道理去培养人、引导人,让大家全都学习打渔的技术,而不是坐享其成地去争享现成的鱼。三是要树立一种“见贤思齐”的风气。《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去学,向别人看齐;看到别人不行的,就要自己反省,看自己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全系统就是要树立这么一种风气,要向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人看齐,把自己单位的工作搞上去;看到别的单位出了问题,就要吸取教训,不走和少走弯路,不出或少出问题。可是现在就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明明看到其他单位、其他领导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却不认真自省,又去重蹈覆辙,走问题单位、问题领导的老路,这就是“见不贤而不自省”。

  (四)要刚柔并济。领导不能靠单纯的强制性权力去压人,要树立一种领导威性来指挥、引导和影响群众,要用人格魅力来感召群众;要以虚带实,以柔克刚,堵疏并举,以疏为主,重在发挥“指路”和“引路”的作用,在严格约束大家不能做违法违纪事情的同时,要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引导大家主动做利国、利民、利单位的事。

  (五)要真诚相待。对任何人(包括对本人有意见的人)都要做到真诚相待。只要真诚相待,对你有意见、有偏见的人也会被你的真诚感化过来。对于不同意见,要认真分析原因,其中有可能是因为人格差异和工作地位差异所造成的,而非不同意见之人的本意。对于此类情况,做领导的特别要注意真诚相待,相互沟通。不同的单位,特别是交流干部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工作必然存在几个差异:一是环境背景的差异;二是工作方法的差异;三是性格的差异;四是地位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如果不真诚相待,就有可能放大这些差异,激化矛盾。但是,真诚相待不是纵容违法违纪行为和事发后包庇,而是事前防患于未然;真诚相待是要在患难之中见真情,只有当人家受到冤屈或无助的时候,你能够真心去关心他、支持他,这才是一种真情,而这种真情是经得住任何时刻考验的。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四、修身

  领导干部只有修好身才能管好事、用好人。关于修身,我送给大家五句话:

——“养身必先修身”。讲究养身之道是现在的时尚,是太平盛世的社会特征之一;领导干部要搞好工作,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现代医学上的“健康”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生理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精神状态的好坏是影响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生存是任何一个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考虑如何生活得更好。现在,税务干部的生存不存在问题,主要是向如何生活得更好努力。如果因为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而天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生活能过得好吗?精神状态不好,人体的免疫功能必然下降,养身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胸怀坦荡、精神状态良好、心理正常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修身是养身的基础。

  ——“有德言乃立,无求品自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好,讲话自然有人听,有威性;没有非份的追求和奢望,品德自然高尚。领导干部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气质。有气质的领导才能有威望,群众才能敬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于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领导都要听得进。即使群众提出批评意见,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还必须做到宠辱不惊。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和胡锦涛同志重温“两个务必”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第三代领导人和第四代领导人顺利交接之际,重温上述“两个务必”。两次都是在党和国家的事业进展顺利,取得辉煌成就的背景下,提出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我们领导干部在工作一帆风顺时,特别是取得突出成绩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不要忘乎所以。要知道,“骄兵必败”!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干部也必须首先保持镇定。作为领导,你是单位的主心骨、领头人。主心骨塌了,单位还能不塌?领头人乱了,单位还能不乱?面对困难和挫折,必须冷静地分析问题症结,及时亡羊补牢。要懂得,怨天尤人和颓废丧志是不称职的领导所为。要做到宠辱不惊,就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指官越大越要胸怀宽广、宠辱不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领导干部应该明白,权利与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不可分割。权利越大,责任越重。“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责任的权利是不存在的。当领导首先应该想到责任,做好忧劳的心理准备。如果只想享受,不愿操劳就不能当领导。即使当上了领导,也不会长久。如果领导干部玩物丧志甚至骄奢淫逸,迟早会身败名裂。

  ——“学以立德,学以明理,学以致用,学以寻乐”。中央领导最近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的社会。领导干部要增强素质,提高水平,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要通过学习明辨事理,加强道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而不用是“书呆子”所为。毛泽东同志等历代领导人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典范,我们当然不可能达到那种水平,但应该以他们为楷模。学习很辛苦,但学进去了自有其乐趣,特别是取得一些学习成果后,那种成就感决不亚于玩牌、打麻将的乐趣。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你的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