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保护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21-05-11   浏览量:    来源:淮南日报

——我市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5月8日上午,记者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采访发现,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人员络绎不绝。

那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1938年,日寇侵占大通煤矿后,疯狂掠夺煤炭资源,许多抗日志士和一万多名矿工被迫害致死。为掩盖滔天罪行,日寇残忍地逼迫工人挖了3条大坑,将满山尸骨抛入坑内,形成了惨绝人寰的“万人坑”。

“铭记那段屈辱历史,才能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珍贵,更加明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参观人员纷纷表示,一定从学习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据悉,我市现有国保单位8处、省保单位25处、市保单位57处,其他文物单位720处,其中革命文物、纪念设施共26处。

为让历史文化遗产留得住、活起来、传下去,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将文化遗产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形成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良好局面。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在形成工作合力。市纪委监委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政治监督范畴,融入日常监督之中,以常态化监督推动各综合监督单位履行各自职能。特别是今年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淮南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督查的工作方案》下发后,纪检监察组联合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以有效监督加强全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文化遗产科,指导全市文物、博物馆工作,监督检查县区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情况;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专门增设文物执法大队,负责文物领域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文物部门下达及自筹革命文物保护资金606万元,对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园、赵策烈士墓园、赵策故居及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进行修缮和布展提升,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革命文物绽放新时代光彩。如今,这些革命文物资源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成为群众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约1500万人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参观学习人数直线上升,平均日接待量约4万人次,成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以寿州窑、战国至汉代古墓葬、古城墙等古建筑为主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带动了当地文化和旅游大发展,“十三五”期间吸引游客约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0亿元。此外,市文旅部门积极向国家和省文旅厅争取支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淮南战国楚王陵遗址公园保护规划》《淮南战国楚国高等级墓葬区保护规划》,做好战国楚王陵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擦亮淮南“楚风汉韵”历史名片。

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宋 薇